汉朝当然不愿意开展互市。
当时的思想观念普遍认为,贸易不能带来财富。天下间的财富就那么多,交易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普遍对于商人没有好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什么商人不讲信用,只崇尚利益。后半句没错,但前半句值得商榷。
商人应当是最希望大家都讲信用的人群了。
不讲信用,还怎么做生意?
说远了。
说回西汉的两国贸易。
汉朝是被逼着开放边境进行互市的,本身很不乐意。
体现在互市上,就是对边境的市集时而开启时而关闭。
具体来说,就是被打了就开启,过一段时间就关闭。
那匈奴肯定不愿意了。
你这不是玩儿呢?
我拎个刀过来你就骗我说咱俩好好的,我开通集市让你买东西。等我走了,你就把脸一撇,当签订的盟约都是废纸,说不互市就不互市了?
于是边境上的冲突就一直没停过。
其实在扶苏看来,这大可不必。
匈奴为什么在战胜汉朝之后威逼着对方想要开通互市?
因为他们的土地决定了生产食物太过困难,远不如采用耕种的中原物产丰富,而草原的气候决定了他们对酒水的依赖。
此外,对于盐的需求,更是决定了草原对于贸易的极大依赖。
因而对匈奴来说,掐断了边境贸易,对他们的打击是巨大的。
而汉朝的官员自然也看出了这一点。
因而,以断绝贸易来作为反制匈奴的手段,经常会成为朝堂上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