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自己也不争气啊。

    这么多年,高丽成了大周的渔业和粮食基地。

    高丽渔民捞的海鱼,全送到大周的餐桌上。

    而高丽的粮食,也被运输到大周。

    南洋虽然粮食高产,可是南洋的稻米并不好吃。

    高丽的水稻长得虽然慢,可是味道比南洋的稻米更好吃。

    所以现在京都的达官贵人,全爱吃高丽的稻米。

    虽然高丽的水稻卖的贵,可是全敏浩并不开心。

    他发现卖水稻挣的钱,并不够他大展拳脚,甚至连平定北面叛乱都不行。

    而且高丽人的日子,也没有因为稻米贸易过得更好。

    大量的大周货品涌进了高丽,高丽的木匠、铁匠全都破产了。

    在大周低廉的布匹、铁器的冲击下,高丽以前的手工业完全解体。

    现在这些高丽的工匠们,要么离开高丽,去大周找寻工作的机会。

    要么完全破产,变成流民。

    而大周的镇抚使,大批的收容这些匠人。

    大周镇抚使开设了汉语培训班,教授这些匠人简单的汉语。

    然后等培训结束,就把他们全部送到大周工作。

    在大周干活的工钱,可比在高丽多多了。

    于是有更多的匠人选择去大周工作。

    这下子,高丽严重人口流失,而且流失的全是有技术的中产阶层。

    除了工匠去大周,也有许多高丽人选择去南洋干活。

    南洋的气候不像高丽那么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