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05年2016年5月20日,对於蔡英文来说是难忘的一天,经过她前期大谈特谈未来美好的愿景,不断给台湾民众开着构建未来如何民主、如何自由、如何幸福的空头支票,为她赢得了成功上位的选票,在这一日她终於成功当选为中华民国第14任总统,也是台湾有史以来的第一位nV总统。
520蔡英文发表就职演说,蔡英文点出台湾目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向全国人民宣誓,未来和新政府将领导国家改革,展现决心决不退缩,未来的路不好走,台湾需要正向迎向一切挑战的新政府。漂亮话又是一套一套的。
蔡英文的首任就职演说约40分钟5940字,其中提到「台湾」41次,「这个国家」13次,「中华民国」5次。主打世代正义,并提出为了下一个世代政府必须做到「经济结构的转型」、「强化社会安全网」、「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区域的和平稳定发展及两岸关系」、以及「外交与全球X议题」。而这5点大部分都是有关台湾岛内经济发展和民生议题。关於两岸关系问题则采取少谈回避手法,不提「九二共识」及「一中」内涵,承认「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蔡英文知道「九二共识」是不可逾越的鸿G0u,以民意之名来实施己之本意是政客的做法,以台湾部分民意代表整T民意,这里隐存的「」是必然的。
为此蔡英文推动各项政策,「年金改革」「新南向」「前瞻计画」「一例一休」等等,但实际是口号喊得响亮,大多收效甚微,很多民众未蒙其利、反受其害,抗议不绝。
蔡英文上台执政後,一边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多次声称「维持现状不变」,对大陆「善意不变」,还抛出「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的所谓「三新」两岸互动主张,一边推行「柔X」路线,在文化、教育、社会各个领域「去中国化」,制造有利「」的社会氛围、厚植支持「」的社会基础,斩断两岸的历史、文化连结,壮大所谓「天然独」队伍,为最终实现「法理」创造条件。蔡英文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她直接从思想上对台湾民众下「独」手,不仅修改课纲,鼓吹「台湾主权未定论」「一边一国」和「两国论」,还连串的「去孔化」,使一度沉寂的「反中、仇中」情绪沉渣再起。真是说一套做一套,所作所为无不在改变现状,无不在为其「柔X」服务。
蔡英文在上任前,曾担任过台北市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及商学院的大学教授,这段教学经历,让她知道学校教育是影响青年思想的重要一环。且她深知,没有青年的选票,民进党就无法执政,而要影响广大青年,唯有大力推行「去中国化」的文化与教育,所以她对教育、文化的「重视」程度,堪称首屈一指。因此前任马英九放弃担任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後,蔡英文就迫不及待指使下属为其抬轿,很快夺回了会长职位。
民国105年2016年蔡英文上台执政,迫不及待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废止马英九时代「课纲微调」,蔡英文当局「行政院」5月31日正式公告「教育部」废止令,废止民国103年2014年2月10日号令修正发布之「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语文、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课纲,并自民国105年2016年起,地理、公民与社会科目恢复民国97年2008年1月24日公布版本。紧接着蔡英文当局就强行推出「史上最独」课纲与教科书。并且民国108年2019年8月30日,此教科书公然进入高中课堂。蔡英文当局这一「教育」「独招」就此从青少年下手。
蔡英文当局不仅废除马当局对课纲的微调,还在原来李登辉尤其是主政时期编制的「媚日」教科书基础上,持续推动「媚日」课纲,以建构「以台湾为主T的下一代史观」。它於民国106年2017年6月Pa0制台湾「12年公共教育社会领域课程纲要」草案,在历史部分,新课纲将略古详今,重点放在台湾最近500年脉络,强调台湾是多元族群,并将「原住民族」单独成项。新课纲刻意将郑成功、清政府、「国民政府」跟荷兰、西班牙、日本,都归於「外来政权」;用起了「中华文化只是台湾文化一部分」的表述,把原住民文化、荷兰文化、西班牙文化、日本文化与之并列,以淡化中华文化对台湾文化的影响。同时,新课纲将不再明确区分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而是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学习,变成台湾史、东亚史、世界史,不仅淡化、矮化、边缘化中国史,而且割断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结。
台湾执行的「108课纲」历史课减少、教材删减、主题式编写。对中国史作出如下安排:小学没有中国史。初中历史18个单元,与中国相关的只有3单元,占1/6,一个单元就从商、周讲到隋、唐、宋、元;一个单元从明、清的东亚,到晚清的东西方冲突;至於「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只占0.5个单元;高中的中国史更是碎片式的嵌入东亚史,单元如「从汉、晋到宋、元时期东亚人群移动的特sE与影响」等。
有的历史课本终审版出现所谓「台湾主权未定论」提法,否定《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效力,为「台湾」预留法律空间。台湾有一版高一《台湾史》第136页:「我国现今领土主要由台湾、澎湖群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太平岛、东沙岛等岛屿所组成……」
而为切割两岸血缘关系,建构「血缘」上的「去中国化」,教科书内煞费心机地加入「南岛语族」与「有唐山公,无唐山妈」等概念,杜撰「台湾民族论」。他们先是创造「只有唐山公,没有唐山妈」的谎言,然後再用粗糙与错误的数据,力主台湾近85%以上的人都有平埔族的「南岛语族」血统。这种「台湾国族血统论」自然经不起遗传学的科学检验,但是却被蔡英文当局拿来作为「教育」「文化」的依据。
蔡英文在民国106年2017年出访南太平洋时,即别有用心地定名为「寻亲之旅」。在蔡英文的眼中,太平洋岛国的原住民才与台湾是一家亲。进而想尽办法杜撰了莫名其妙的「台湾民族论」,认为:「台湾原住民属於南岛语族」,强调台湾是该语族地理分布的最北端,并配上一张图把大陆与台湾完全划开;讲大坌坑文化时不再提及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在教师手册则直接写明「台湾原住民人种属於马来人,语言属南岛语系」。她无视许多学者认为的,南岛语族源於华南的论述,以及亮岛人被发现於马祖的事实。这样做的玄机何在?蔡英文当局幻想用「南岛语族」取代「中华民族」地位,甚至从遗传学角度否定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试图从民族角度「去中国化」。另外还无厘头地认定清朝治台初期,以渡台禁令限制移民,nVX家属不得同往,因此推断汉人开拓者皆与原住民nVX通婚,血缘已与中国大陆相异。此种观念古籍上均未提及,实在是配合捏造「」理论的重要支撑——「台湾民族论」。
同时教科书内还以「转型正义」贬损国民党。课程中凡提到国民党当局治台,全面负评:官员贪W腐化、lAn用特权,管制民生物资、限制经济活动,导致引爆「2·28」事件,最终以军队镇压民众。紧接着「戒严」,实行白sE恐怖,压制反对意见,数十年人心惶惶。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几次学运如「野百合」「太yAn花」都纳入教科书,并予以高度评价。
蔡英文如此一古脑儿、变本加厉地持续推动教科书「去中国化」,她的政治目的就是:误导台湾学生树立「」意识,扩大和夯实认同和支持蔡英文当局推行「」路线的「天然独」民意基础;增加台湾学生对两岸交流「被统战」的疑虑,降低两岸交流的正面效应,掩饰蔡英文当局处理两岸事务无能表现,减少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的失分;强化台湾学生对大陆推动两岸统一的担心与恐惧感,认同和支持蔡英文当局增加防务预算,实行「倚美抗中」战略,以及「抗中保台」的2020「大选」主轴。
教科书是年轻人学习文化、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重要载T,中学阶段更是形塑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重要时期。蔡英文当局看到了教科书具有其他任何载T无法替代的作用,把政治黑手伸进校园,把「史观」和「皇民化史观」塞进教科书,从割裂中国史与台湾史的联系着手,践踏中华民族历史,解构中华文化,破坏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与「历史认同」,进而改变他们的「国家认同」,妄图以此为其「建国」奠定基础。
蔡英文不仅从教育上「去中国化」,还从文化上以「去孔」的政治表演到达「去中国化」。
蔡英文当局大Ga0所谓「转型正义」,不仅引起社会纷争,就连孔子这样的历史人物也未能幸免。
2017年7月台北故g0ng博物院打算举办一个展览,名为「万世师表——书画中的孔子」,角度不错,应该有个不错的内容。但是问题来了,该院负责人忽然以「部分民众质疑孔子与台湾的关联」为由,声称「为免产生对立」,不排除拿掉「万世师表」四个字。
超好用的「部分民众」!凡是想要推动但又怕担上骂名的事情,蔡英文当局就拿「部分民众」当挡箭牌,仿佛他们在充分倾听民意。只是,既然谓之「部分」,自然只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否则以绿营的脾X,早就大肆渲染。那这「部分」能代表多大的民意呢?凭什麽让绝大部分人被一小部分人耍得团团转呢?凭什麽为了让一小部分人爽,就置更多人的选择与喜好而不顾呢?说是为了避免「对立」,那这对立又是谁挑起来的?不能因为「独派」气焰嚣张,就认为他有理吧?
那这「民众」,又是谁呢?
毋庸讳言,就是那些深绿的「分子」。他们藏身於市井巷陌,做着分离主义的「美梦」,亦或因为蔡英文上台而J犬升天,成为权倾一时的绿营「新贵」。
只是,这一小撮激进的深绿人士,能量何其之大,使得蔡英文当局的官员不得不顾及他们的想法。亦或是,双方本就沆瀣一气,一方在明面,一方在暗面,大家唱的都是同一出戏!美其名曰的「转型正义」,不过是「去中国化」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