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想问一些劲爆问题,便挑刺一般说道:“可一个饭馆,光有服务有什么用?口味才是最关键的吧!”

    工人咂咂嘴,好似还在回味,冲着记者说道:“妹子,哥就这么跟你说吧。吃了这大食堂的饭菜啊,我连我媳妇做的红烧肉都不想吃了!跟人大厨师一比,咱家那饭菜,根本都不是给人吃的!”

    记者:“……这么夸张?”

    工人连连点头,指了指最里头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大高个,说道:“瞧见没,那个就是老板!不光做饭好,人也好!有几次我路过这,都瞧见他从厨房里拿饭菜出来,给周围的那些个要饭的送去!还都打包的好好的,干净的很!就冲这,我也得给这老板竖个大拇指!”

    说到这,工人又打了个饱隔,还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先走了。

    记者不死心,又连续拉着好些人问道。可大伙儿的口径几乎一致,都是夸赞居多。

    好不容易有几个抱怨的,居然是抱怨人太多,排队太久!

    记者带着摄像又去到二楼看看,发现二楼也是人满为患。

    人挤人的场面实在是太火爆了,记者无法,只能又去到三楼。

    三楼的人也不少,但相比较一楼二楼,那真的已经好太多了。记者见缝插针的本想随便找几个顾客问问情况,却被各式各样新奇的东西给吸引了。

    看着造型奇特的灯具,各式各样的糖果,一时间,都忘了采访了。

    记者这个职业本就比别的行业要见多识广,没想到居然在本地的大食堂的楼上见到这么多新奇的玩意儿。

    还是摄像大哥提醒了下记者,才将记者的思绪给拉了回来。

    采访了几个顾客,也都是赞不绝口。

    记者回去后写稿,感慨良多。

    现在是百家争放的时代,见过那么多的新潮行业,像这种大食堂模式外加超市,还能买食材送辅料,帮忙一条龙制作的,真是少之又少。

    洋洋洒洒的一篇稿子,直接将卢勇和迟丹丹的店铺送上了本地“热搜”。

    这个年代虽然没有网络没有热搜,却是人手一份报纸。大家看着报纸上的文章,都忍不住想要去瞧瞧这家大食堂到底有什么魔力。

    到了周末,原本住在边远地区的人们,都约上三五好友,一起骑自行车到大食堂看看。顺便瞧瞧到底什么叫超市,怎么就能送辅料,帮忙制作美食的。

    不过,一般去了之后都得等。

    生意实在是太好了。

    迟丹丹有时候看着这么火爆的生意,真的是得亏从自己的超市里可以直接拿食材。否则,怕是采购员每天都得不停的跑菜场才能赶得上供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