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梦典>奇幻小说>蔡英文 秘史 > X大拼「闷经济」,「八百壮士」怒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是最能反映地区领导人的执政能力与政绩的,所以蔡英文也想在经济上有所突破。因此,蔡英文为了拼经济,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打造以创新、就业、分配为核心价值,追求永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推行了「非核家园」「前瞻计画」「新南向」等政策措施。但每项政策都收效甚微,不仅没有改善台湾民众的生活品质,还让他们深受政策之苦。最後不惜推行「年金改革」政策牺牲一部分台湾民众的利益,来达到「节流」资金的目的。蔡英文如此倒行逆施,使得台湾经济不但摆脱不了「闷经济」的现状,反而使得台湾经济有倒退的趋势。

    蔡英文一直以来都在效仿德国创建「非核家园」,反对「核四」的使用,推行风能、太yAn能等绿能发电,但是她根本没有考虑台湾电力紧缺的实际情况,如果要完全取代核能,势必就是燃煤和天然气的使用量会大增,这必然会造成环境W染,又是环保人士所不能接受的。最重要的是台湾本身尚缺乏2025年「告别核电」的本钱。蔡英文经济实力没有德国那般强大,却还大言不惭的想要「非核家园」。其实她真正的目的是「政治化」反核,以主导「反核大游行」的议题和走向,把能源议题幻化为「政治议题」,试图高擎所谓道义化旗帜,挟民意为她所用。

    蔡英文在野时,全力反对核电爆发,特别是民国104年2015年举行反核大游行,直接导致耗费钜资的「核四」厂停工,变成现在的「烂危楼」。蔡英文为了迎合「反核」群众,获得这批人的选票,也加入了「反核」队伍,并且信誓旦旦的说不会让台湾出现限电危机,高喊着,「我向大家保证,民进党执政之後,绝对不会缺电,而且会逐步达成2025年非核家园的理想。」「非核家园」「用Ai发电」这些美丽而动听的口号,成了蔡英文当选台湾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蔡英文上台後,却要启用年度检修之後停用的核二厂1号机组,以及核三厂2号机组。还花费80亿元新台币,约合17亿人民币偷偷把核四厂的核燃料bAng运往美国。据说是因为民国107年2018年年底有反民进党废核四的「公投」,民进党害怕会通过,就先把燃料bAng送走,想让台民众Si了这条心,这种做法是对台湾两千万民众的无视和愚弄,不仅「非核家园」的许诺未达成,还让台湾成了「缺电家园」。

    民国106年2017年的夏天,台湾民众就因为蔡英文的限电给闹得民怨不止。那年7月,因纳沙台风的关系导致和平电厂输电电塔倒塌,电厂所生产的电力无法外送,台电的备转容量及备用容量顿失132万千瓦,由於此前台湾就已面临缺电,於是全台直接进入从电塔倒塌到修复历时两周的限电危机。为期两周的限电危机期间,蔡英文当局除了下令所有公务机关从13时到15时禁止开启冷气,并严格稽查室内空调温度低於26度的店家,也指示台电在需量竞价上赔本加码。

    面对蔡英文当局每天停开两个小时冷气的倡议,台北市长柯文哲率先扛起和蔡英文当局怒怼的大旗。柯文哲说,把空调关掉要大家躲哪儿去?就28度,空调提高至28度,就是会开,他批评说,「那个命令太奇怪、不合理」。

    蔡英文当局的限电提议引起了公务人员强烈反弹和批评,很多人批评「不是在野的时候说不缺电,电都被藏起来了?为何不拿出来用」、「说好的用Ai发电呢,Ai哪去了?太yAn能和风力不是很bAng吗」、「公务员真好用,可以救旅游业,年改推出来先Si,还可以节电」、「砍退休金又没加薪、还不让你吹冷气,同仁们该觉醒了」、「在最热的时候公务员停开冷气,要Ga0Si人」。还有的公务员说,如果为了这两星期,各单位都加买电风扇,这将是不小的一笔开支,对地方政府整T资源运用就是浪费。

    还有民众在「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提案重启核一与核四,以解决限电危机,并以核能发电盈余发展绿能。学者则持续警示政府台湾面临「人为」限电危机,强调「电力系统的装置容量真的不够吗?核一厂一号机与核二厂二号机两部机组装置容量超过一百六十万瓩,这些电力因立法权霸淩行政权而未使用。」、「若需求量大於供应量,不执行不预警断电,发电装置会因保护装置动作与系统解联,供电系统崩溃,造成大区域范围停电。」

    半个月时间过去,好不容易输电塔修复,可新的麻烦接踵而至——8月15日下午,因人为疏忽,大潭电厂跳机,全台突发无预警大停电。总共造成668万户大停电,造成巨大的影响。当日晚间蔡英文在个人脸书发表贴文指出此次停电是因为「人为疏失误触」而导致的供电系统瘫痪,表示「该系统明显地过於脆弱,可是台湾竟然就这样过了这麽多年」并提出质疑,还一再强调「要坚持分散式的绿能发电」。可是所谓的「绿能」在哪呢?

    前行政院长江宜桦认为:「蔡总统完全不承认备载容量不足的问题,反而强调要坚持分散式的绿能发电。其实,分散能源供应是对的,因为这样才能降低能源安全上的风险,但是蔡总统的实际做法与分散能源正好背道而驰。她不只消灭了核能的选项,而且将废核後的电力负担放在天然气之上。我们原本的天然气发电占30%,将来则要大幅调高到50%!如果一座大潭电厂出问题,全国就有近半用户停电,那麽继续扩增机组的大潭电厂将来若出问题,全台还有多少用户有电可用?请问总统:这是更加集中风险还是分散风险?」

    核能流言终结者创办人h士修认为:「这两年的夏天都处於橘灯、红灯下,一个机组出问题,全台就闹限电危机,而小英政府能源政策要把天然气b例拉到50%,天然气的管线输送过来随送随烧掉,气管一断就会导致连锁反应,现在极端气候越来越多,这个几率也会越来越高,未来面临到威胁的是全台电力都来自天然气,万一发生事故是严重缺电危机。」

    而由於民国107年2018年公投第16案「以核养绿」获得通过,行政院表示依公投结果,《电业法》第95条「2025非核家园条款」将自动失效,因此不再为非核家园设定期限。

    所以选举前提出「我是人、我反核」口号的蔡英文,呼喊「废核」声调b谁都高的蔡英文,这个时候却判若两人,其施政「发卡弯」,让那些支持「非核家园」的台湾民众惊诧的丈二和尚m0不住头脑,不知下一步蔡英文当局的政策还会往哪里转变?蔡英文当局真可谓政策七十二变,民众真的跟不上它的变化节奏了。

    蔡英文其实是假借「非核家园」之名骗得选票上台,上任来全无发展绿能的作为,遇上供电不足,就拐弯抹角、遮遮掩掩的偷用核电。还大言不惭地自我辩解:理解社会对「非核家园」的期待,但在供电吃紧可能造成限电危机时,必须以稳健方式达成非核家园的最终目标。重启1号机,和民进党过去核四不兴建、核一核二不延役的政策并没有冲突。难道蔡英文当局除了被讥讽「用Ai发电」,只会在缺电时通过社交媒T呼吁民众节电吗?或是,如台湾「经济部」鼓励民众到卖场、百货或便利商店吹冷气。「行政院长」林全甚至还说「有些工作不一定要在家里做,也可以到卖场做」,这话引发民众质疑和嘲笑。「政务委员」张景森则曾建议百货公司应当「午休」以节省电力。蔡英文当局解决民众缺电问题还真是「随X」「亲民」。

    受缺电、限电之苦的不是蔡英文,她才可以如此随X。所以在815大停电事件过後半年多,蔡英文为了维持自己「反核」形象,亲自参加「2019废核大游行」。当日蔡英文再次向全国人民保证,只要她还在,一定会达成非核家园的目标,绝对不会走回头路。多麽熟悉的话术,当初上台前许诺「非核家园」、用电无忧,如今却迟迟不见任何取代核能发电的具T政策,说是到2025年台湾天然气发电占总发电b例的50%,燃煤30%,绿能20%。可台湾的核能供电占总电量的16%,绿能供电仅占不到3%。如何才能做到?已没人看好。

    蔡英文只知道将核电说成危害民众生命及安全的洪水猛兽,抱紧「非核家园」的神主牌,却无法提出供电问题的切实缓解乃至解决方案,在绿能开发和必要设施建设上也不见进展,反倒耗费钜资购买天然气发电器材外加进口填补窟窿,实在无计可施就轻易背叛旧日立场,可受苦的却是民众,受伤的却是经济。

    经济方面的影响严重且深远。限电发生,不论制造业或商业的生产、营业必受影响,短期而言,当然是折损了产出与经济产值。而严重又属「隐X」影响的是对民间投资的打击。

    企业投资必然考量与评估投资环境,电力供应充裕、稳定与否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专案。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就说过:「台积电一分钟都不能缺电」。岂止台积电不能缺电,不论是传统产业或是科技产业,大部分制造业生产的制程是无法承受「随机暂停」,若突然限电、停电,前面制程的半成品就要全毁,厂商蒙受损失,订单与出货时程也将延误。

    张忠谋曾公开表示对台湾未来电力供应的忧心,但林全则透露包括台积电、谷歌等大企业,都准备要自盖电厂。纵然企业表面上说对蔡英文当局解决缺电问题的能力有信心,但从某个角度而言,自盖电厂其实就是对蔡英文当局的能源政策投下不信任票,否则何需大费周章、花大笔钱盖电厂?台积电与谷歌这种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有财力与能力自盖电厂,但其他多数企业绝无此能力,碰上缺电风险就只能暂停投资再观望。

    因为缺电,台湾的工业和制造业等都受到了影响,一些外资对台湾望而却步,岛内企业如鸿海等,已经在用脚投票。蔡英文为了一己的选票和面子,坚持不切实际的「反核」政策,势将造成企业外流,进而导致失业率升高,经济下滑。莫非蔡英文真的打算「用Ai发电」,或是寄望於只要足够多的企业出走,台湾就不缺电了?

    更讽刺的是,在民国108年2019年10月,蔡英文曾在出席「世纪离岸风电设备公司台北港南码头厂办启动仪式」时豪言道:「现在台湾不缺电,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不必争辩的事实......」

    为此,有台民将田馥甄的「小幸运」改编成「缺电英」,并自制MV讽刺蔡英文。影片开头的旁白中说,「很久很久以後我们才知道,当一个总统说我们再也不缺电,不是真的不缺电,而是,她在唬烂你!选前选後都骗你」,让人忍不住想听她要唱什麽。